我的摩洛哥环线游记
小曼
小曼 摩洛哥游记

12天8城,摩洛哥经典大环线,我的摩洛哥独行记

小曼 小曼

12天8城,摩洛哥经典大环线,我的摩洛哥独行记

游记分享

网友的提问与热心回复(0)
小曼 小曼 IP:南京

  为什么会想去摩洛哥?为什么把摩洛哥作为一个人独自旅行的第一站?


  这两个问题直到出发前一天我都没想过太多。曾经这个遥远的北非国家对于我一直是个有些神秘的存在,三毛曾流浪过的撒哈拉沙漠,全世界最繁忙的不眠广场德吉玛,蓝得如童话一般的小镇舍夫沙万,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就对我充满了巨大的诱惑,所以当真正下定决心定了往返机票的时候,其实也就是那么一瞬间的事情。

  我的路线:卡萨布兰卡-索维拉-马拉喀什-梅尔祖卡-菲斯-舍夫沙万-丹吉尔-拉巴特-卡萨布兰卡。

  第一站:卡萨布兰卡

  凌晨1点左右抵达了卡萨布兰卡,过海关特别快,递上飞机上填好的入境表跟护照,也没问酒店订单和离境机票,海关盖完章我就出去了。

  在我的印象里,卡萨布兰卡是个蛮好听的名字。因为这座城市的名字在西班牙语中是白房子的意思。在同名电影《Casablanca》光环加持之下,卡萨布兰卡又被赋予了浪漫因子,吸引了众多影迷和追逐浪漫的人前来朝圣。

  哈桑二世清真寺是我来卡萨布兰卡必打卡的景点,这座世界最高的清真寺,是卡萨布兰卡的标志,可同时容纳25000名信徒,规模仅次于麦加和麦地那,更是世界上唯一一座海上清真寺。

  个人建议黄昏前来,光线很柔和,清真寺内部的装饰特别精美,拍剪影超级好看,建议喜欢拍照的女孩子一定要去。

  拍照的话尽量带广角尽头,清真寺是真的很大很高。

  Rick's Cafe是按照电影《卡萨布兰卡》中的场景打造的,电影实际的取景地并不在此,是在好莱里克咖啡馆坞的一个影棚拍摄。如今却成为了影迷们了却情怀的打卡地,餐厅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其作为餐厅的本身。餐厅不大,二楼有放映厅,循环播放这部著名电影,想来这的朋友记得提前预定位置。

  第二站:索维拉

  离开卡萨布兰卡,去了索维拉,据说索维拉是摩洛哥比较干净的城市了,虽然郊外有些废弃的砖土结构的危房,但老城附近看起来还是比较整洁的,大都在建筑外墙上刷上了白色或者蓝色的涂料,看起来还蛮有味道的。

  在渔船归港之际,赶到了港口,满是忙碌的渔人和商贩们,熙熙攘攘地凑在一块儿三言两语地交谈着,掺杂着法语、阿拉伯语,还有北非民族的柏柏尔语。

  上午8、9点是索维拉港的最热闹的时候,港口内停满了渔船,赶鱼市的人们在这里寻觅新鲜打捞的鱼,除了人之外,还有蠢蠢欲动的大批海鸟。

  港口的入口即是风靡全球的《权利的游戏》奴隶湾取景地所在,权游的很多取景地都十分考究,大部分的外景拍摄,不仅考虑建筑风格和视觉效果,其实取景地很多都是有着很低调历史的遗迹之类的。

  尽管卡萨和索维拉都靠大西洋,但索维拉的湿度比卡萨大很多,出去逛一会眼镜上就全是湿湿的,晚上洗了的衣服晾在天台第二天也还是很潮。

  下午去沙滩上逛了逛,尽管天气有些霾,能见度很低,可海边却热闹非凡,大多是运动的人。摩洛哥人是真的很爱运动了,足球、跑步、健身、篮球都很流行。

  第三站:马拉喀什

  到了马拉喀什,我先去了库图比亚清真寺,作为阿尔摩哈德朝代的典型宗教建筑,宣礼塔和卡萨的哈桑二世外观还蛮像的,粉红色的外墙装饰和高耸的宣礼塔都是其特色,是马拉喀什的城市标志。

  老城麦地那周围环绕着十多公里的城墙,同现代化分割开来。麦地那内部保留了最具马拉喀什特色的建筑,精致整洁的传统民宅与嘈杂的阿拉伯集市似乎格格不入,但实际却相辅相成,各自装点成马拉喀什完整的麦地那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延续着千年的摩洛哥风情,而麦地那也得益成为熠熠发光的世界文化遗产。

  德吉玛广场是全世界最热闹的广场,广场就像一幕现场直播的露天电影,每个人都在兢兢业业地饰演自己的角色,让人目不暇接,眼前的场景便是那大千世界,一到夜幕降临,广场上升起的烟雾又拉开了帷幕。

  Glacier 咖啡馆楼顶是德吉玛广场拍摄全景位置最好的地方,找到它并不难,只需留意何处游人进出络绎不绝即可。

  夜幕降临,这里聚集了耍蛇人、训猴人、算命的柏柏尔老人、杂耍艺人以及兜售各类工艺品、和海娜纹身的小商贩们,日复一日的扮演着各自”不眠广场“舞台角色,不辞辛苦且兢兢业业。

  第四站:梅尔祖卡—撒哈拉沙漠

  离开马拉喀什之后,继续马不停蹄前往撒哈拉沙漠。

  趁着日光被云层挡住了去向,进入撒哈拉的我,沿着沙丘之间棱角蜿蜒的方向,轻轻地用前脚掌去试探尚有余温的沙漠。跟以往踩在阳光灼晒过的海边沙滩上的感觉有些相似,只不过沙滩上的沙子在被海水反复拥抱后,更加紧实。而撒哈拉的沙子,因为很少受到雨水的滋润,显得十分松散。

  盘腿坐在某处沙丘上,卸下了背包和相机,拿出了我的旅行笔记,望着眼前的沙漠又低头看了看手绘的撒哈拉边界,此时此刻心心念念的撒哈拉便在脚下,何其真实,何其有幸。

  提起撒哈拉就不得不说道三毛,因此这片沙漠没有办法不被寄予某种情怀。三毛的文字过于渺小,不足以成就撒哈拉,但撒哈拉却是三毛抒发情感最妥帖的载体,每一粒沙子在三毛笔下都被赋予了生命,随即承载着思念和牵挂向四处去诉说。

  我在沙漠里住的帐篷营地,白天骑骆驼开越野车,晚上边吃饭边赏星空,感受不一样的意境。这里的天空很美,夜晚的撒哈拉沙漠星空足以令我此生难忘,满天的星星,还有流星,整个银河美的心都碎了。

  第五站:菲斯

  菲斯与其他城市的不同之处在于,老城里仍生活着很多人,各色的人每天在相同的街道小巷里穿行,尤其是清晨和傍晚是最热闹的,这里正是传说中的“一千零一夜”。

  老城内的阿拉伯集市规模庞大,各色的小店阡陌纵横于麦地那的每一个角落,尽管看起来有些眼花缭乱,但这里的每个集市的区域都是按照属性来划分的,某一个区域大多都只出售差不多种类的东西,包括香料、皮革、铁器、织物、纪念品等等。

  错综复杂的蜿蜒巷弄,密密麻麻的黄色建筑交织其中,构筑了一个庞大复杂的迷宫。作为游客在其中行走是十分难辨方向的,只能循着一股恶臭味的方向,朝着皮革染坊走去。

  从中世纪开始运作至今的皮革染坊,是每一位来到菲斯的游客必定会去打卡的重点,这里流传着千年的传统制革工艺,如今仍在利用天然鸽子粪加石灰的退毛技术进行脱毛,所以味道还是有些独特的。

  布伊纳尼亚神学院是菲斯唯一一个允许非穆斯林进入的清真寺兼伊斯兰学院。作为伊斯兰鼎盛时期梅里尼德建筑的产物,院内的装饰十分考究,庭院里有喷水池,周边则是由大理石地砖,细密的雕花在每处木结构的地方都有呈现,细节处无不彰显其精湛工艺。

  第六站: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阿拉伯语意为“瞭望群山之巅”,顾名思义,舍夫沙万位于里夫山脉的峡谷之中,掩于山谷中的小城。

  在“蓝城”舍夫沙万,蓝色就是主题,我单纯地以为蓝色就是蓝色嘛,结果舍夫沙万告诉我它有:淡蓝、深蓝、天蓝、海蓝、青蓝、瓦蓝、宝蓝、紫蓝……

  从舍夫沙万车站到老城中心广场大概2km,不过进入老城的路很多都是上坡。街巷间藏匿着各式各样门,有的是精致的木门,或是轻简的铁皮门,远看仿佛花纹和装饰都相差无几。不得不说,舍夫沙万花样各异的蓝门的确是这座山间童话小镇的点睛之笔。

  尽量选择在9点前出门拍照,有些网红打卡点排队的人还是挺多的,早上10点-下午3点光线最好,因为小城处在山间,太早或太晚都是没有光线照进来的,拍出来会很暗。

  位于蓝城侧对面山上有座安达卢西亚风格的清真寺,清真寺本身没有看点,来这里是为了一睹蓝城一览无遗的日落,而日落后的靛蓝夜空也格外美丽,一定不要错过咯。

  第七站:丹吉尔

  从舍夫沙万到丹吉尔大巴只需要3个小时,离开了绵延的山区,再次和地中海重逢。

  丹吉尔坐拥地中海和大西洋,是一座多元城市,保有原来阿拉伯传统特色的基础上,还吸收了欧洲的文化元素。

  斯帕特尔海角是丹吉尔必打卡的一个地方。斯帕特尔角神奇之处在于,灯塔位置左侧是北大西洋,而右侧就属地中海,可以说居于两大海域交接处。灯塔附近有一家悬崖咖啡厅,面向直布罗陀海峡,风景很赞。

  从斯帕特尔角离开后,一路沿着海岸线往南走,距离下个目的地“非洲洞”还有4km左右,路上没有公交,只能步行或者打车前往。

  “非洲洞”赫尔克里溶洞穴不大,因其天然形成非洲大陆模样的洞孔而出名,也有称“大力神洞”,傍晚时的“非洲洞”日落比较赞。

  第八站:拉巴特

  拉巴特位于摩洛哥西北大西洋沿岸,是摩洛哥的首都。

  哈桑塔下的312支石柱是拉巴特的地标,原本的这块地是准备修建一所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的,不过时任苏丹去世之后,清真寺的修建工作就几乎停止了。现在只剩下了杵在广场上高低石柱。

  摩洛哥国父穆罕默德五世的陵墓就位于于哈桑塔的对面,摩洛哥人花了10年时间为其精心打造了这个陵墓。陵墓内部不对外开放,只能在外面远观。在陵墓前广场有皇家骑兵守卫,每天早上7点,会有换岗仪式。

  十二天,八座城市,绕摩洛哥一圈。


  撒哈拉沙漠里遇见这辈子最美的星空,凌晨五点拖着行李箱走过拉巴特的大街,深夜穿过马拉喀什老城的无人小巷,在丹吉尔的海角边上和中年大叔聊人生,也曾饿着肚子坐四个小时大巴在下车的路边吃到80迪拉姆的美味大餐时满足到想哭…一个人旅行会害怕,但是不孤单,走过的每一条路,看见的每一个色彩,闻到的每一种味道,都会格外清晰地被刻在记忆里!


消息 共 0 条
暂无数据
旅游问答目录